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绪论考点串讲
课程简介:《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中国文化基本的理论观点、历史传承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等问题。介绍有关中国文化的分科知识:各类文化的内涵,行为和思想的模式,主要事件、人物中反映出的思想观念,以及从中归纳出的特点与传统等。
绪论
本章导读: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有关文化的命名由来,把握广义的和狭义的文化定义。正确理解和使用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文化遗产等有关文化的基本概念。正确树立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认识文化发展的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准确含义。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与基本内容,并将绪论所学习的概念,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各章节。
[单选]“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化”的本义是改易。
[名词解释]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简答]广义文化定义应把握的三个要点。
(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名词解释]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多选]狭义文化的定义适用于人类文化学、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
[名词解释]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名词解释]文化内涵:指人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名词解释]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名词解释]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名词解释]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名词解释]文化政策;指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多选]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名词解释]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的文化。
[简答]中华文化能形成统一文化的三个原因。
(1)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
(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名词解释]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名词解释]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名词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名词解释]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多选、名词解释]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的品物。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无形文化遗产)。
[多选、简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1)高度的个性化。
(2)传承的经验性。
(3)浓缩的民族性。
[简答、论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文化.用辩证的方法来分辨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增强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
(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
(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个人修养的意识,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做出积极的努力。
以上就是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绪论部分考点串讲的内容,考生如需获取更多自考学习资料可以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