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商丘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济源 |
当前位置: 河南自考网 > 学习资料 > 文章详情

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章考点串讲(5)

来自:河南自考网
时间:2020-09-20

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章考点串讲(5)


课程简介:《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中国文化基本的理论观点、历史传承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等问题。介绍有关中国文化的分科知识:各类文化的内涵,行为和思想的模式,主要事件、人物中反映出的思想观念,以及从中归纳出的特点与传统等。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本章导读: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脉络,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对古代中国文化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


第五节 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


[多选]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并予以分别对待。一等人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三等人是汉人,四等人是南人。其中色目人包括西北人、西域人乃至欧洲人。


[简答]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


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是:在元朝,原来辽、金统治下的臣民通通被视为汉人,久之他们之间原有的区别消失了,部分进人中原的蒙古人逐渐变成农业居民。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崩溃后,改用汉姓,也融合在这北方新形成的汉族之中了。今天的北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裔。同元朝征服者一起进人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相互学习,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这表现出元代民族融合不同以往的特色。


[单选]忽必烈奉西藏僧人八思巴为国师,又设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


[单选]中国的养蚕和陶瓷技术大约在1705年传到欧洲。


[名词解释]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税制改革名称。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众多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简化手续。目的是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


[名词解释]摊丁入亩;是清朝的一种赋税制度。“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入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因为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不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简答]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


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主要是重农抑商的国家观念在作祟,它是罪魁祸首。具体表现是国家商税繁重。政治腐败的最大腐败是经济上的以权谋私。在一个重农国家里,商人及其他自由经济的业主要想发展,不打通官吏的关节是不行的。明清两代官员为大贪污犯的如过江之鲫,民间的富庶甚至引起皇帝的垂涎。由于重农抑商的国家观念加之政府自身的腐败,使中国失去了一个与西方竞强的时机,这都是造成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


[名词解释]儒户:元朝社会阶层出现的新名目。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据说是耶律楚材建议的,立为儒户可以像佛、道户那样免除赋役。


[单选]元朝文人发展出一种新颖的诗歌形式,即散曲


[多选]王阳明的心学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及与“格物致知”相异的“知行合一”


[简答]明末清初的“三先生”及其成就。


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是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義。他们的成就表现在:都参加了抗清斗争,著书立说,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反思,有可贵的民主色彩。


[论述]明清之际学风的变化及其原因。


(1)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以明末清初的“三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2)清初对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以文字狱来迫害他们,使他们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3)清代学风的变化还有着学术史本身方面的原因。从宋儒那里就有“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分歧。在成贤成圣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熹特别强调多学多思,另一派如陆象山,就强调多读书致知对发明心性没有好处甚至有害。后一派的意见在明朝王学兴盛的时代,是占了上风的。但明朝的灭亡,教训了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正是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对后代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是有很大帮助的。


[名词解释]文字狱;清朝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多发于康、雍、乾三朝。康熙朝的文字狱主要针对那些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人物及著作,但随着《四库全书》编纂的进行,统治者从搜集来的图书中发现了大量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东西,于是文字狱更加残酷。


以上就是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章第五节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部分考点串讲的内容,考生如需获取更多自考学习资料可以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点击领取。


免费领取河南自考报考指导资料
姓名:   电话:   点击领取
上一篇
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章考点串讲(1)
下一篇
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章考点串讲(4)
可信网站 安全验证 实名验证
声明:本网站是社会性质自考信息交流网站,致力于帮助广大河南自考考生解决问题顺利通过考试,所有信息以河南省招生考试办公室发布的内容为准!
河南自考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和建议:aue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