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商丘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济源 |
当前位置: 河南自考网 > 学习资料 > 文章详情

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五章考点串讲(3)

来自:河南自考网
时间:2020-09-24

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五章考点串讲(3)


课程简介:《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中国文化基本的理论观点、历史传承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等问题。介绍有关中国文化的分科知识:各类文化的内涵,行为和思想的模式,主要事件、人物中反映出的思想观念,以及从中归纳出的特点与传统等。




第五章 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


本章导读: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该准确把握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总体特征,认真领会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密切关系,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简答]孔子伦理思想的形成及其核心。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年,他特别向往西周时代的政治秩序,崇拜西周时代制礼作乐的典范人物,仰慕西周时代盛极一时的礼制和文化,并在继承西周时代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建构起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以“仁、义、礼”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


[名词解释]五伦十教:“五伦”是由孟子提出来的,指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五种人际关系。“五伦”中的每种社会角色都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这就是所谓的“五伦十教”。


[名词解释]三纲: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表现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


[名词解释]五常: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简答]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内容。


(1)仁爱孝悌。


(2)重义轻利。


(3)谦和礼让。


(4)真诚有信。


[单选]仁德是中国传统社会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从孔子的三母德,到孟子的四母德,再到董仲舒的五母德,都把“仁”列为众德之首。在仁的丰富道德内涵中,其核心是爱人。


[论述]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内涵。


儒家的理想人格对世人的影响最大,基本上包括了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圣指圣王,主要是最高统治者所追求的人格目标,其典范人物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贤指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一般士大夫和普通百姓所追求的人格目标。由于圣王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所以儒家的理想人格更侧重于适合广大民众的贤人。贤人在儒家经典中通常是用“君子”一词来表示的。与其说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贤,不如说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贤身上所具有的那种仁爱礼让、真诚有信、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毅顽强、重义轻利、团结他人而不结党营私、身处逆境而固守节操、好学自强、严于律己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个人素养。


以上就是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五章第三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部分考点串讲的内容,考生如需获取更多自考学习资料可以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点击领取。


免费领取河南自考报考指导资料
姓名:   电话:   点击领取
上一篇
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五章考点串讲(4)
下一篇
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五章考点串讲(2)
可信网站 安全验证 实名验证
声明:本网站是社会性质自考信息交流网站,致力于帮助广大河南自考考生解决问题顺利通过考试,所有信息以河南省招生考试办公室发布的内容为准!
河南自考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和建议:aue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