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商丘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济源 |
当前位置: 河南自考网 > 学习资料 > 文章详情

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考点串讲(3)

来自:河南自考网
时间:2020-09-26

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考点串讲(3)


课程简介:《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中国文化基本的理论观点、历史传承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等问题。介绍有关中国文化的分科知识:各类文化的内涵,行为和思想的模式,主要事件、人物中反映出的思想观念,以及从中归纳出的特点与传统等。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本章导读: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境内的语言文字状况和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世界文化的贡献,明确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认识中国的语言文字观念、制度和利用汉语汉字特点形成的文化事项,掌握汉语汉字的特点。


第三节 利用汉语汉字形成的文化事象


[多选]汉民族利用汉语汉字的特点形成了一些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修辞格,如对偶、顶真、回文、析字、复叠等。


[名词解释]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


[名词解释]顶真:是将前一语言片断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断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格。


[名词解释]回文:是指调换词的排列顺序,正读、倒读都能成文的修辞格。


[名词解释]析字:是利用汉字形体可拆分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机智巧妙的表达方式。


[名词解释]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体,全盛时代在南北朝,它在语句方面多用骈偶和“四六”,造成其形式整齐骈俪的特点,是举世无双的汉语文学样式。


[简答]语言文字与民俗的关系。


语言文字与民俗的关系十分密切:


(1)作为各民族人民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语言文字无疑是民俗传承的工具。


(2)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文字本身又是重要的民俗事象,各个民族都会利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形成一定的民俗事象。


以上就是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第三节利用汉语汉字形成的文化事象部分考点串讲的内容,考生如需获取更多自考学习资料可以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点击领取。


免费领取河南自考报考指导资料
姓名:   电话:   点击领取
上一篇
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七章考点串讲(1)
下一篇
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考点串讲(2)
可信网站 安全验证 实名验证
声明:本网站是社会性质自考信息交流网站,致力于帮助广大河南自考考生解决问题顺利通过考试,所有信息以河南省招生考试办公室发布的内容为准!
河南自考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和建议:aue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