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河南省自学考试中课程代码为00034的社会学概论是公关新闻文秘类专业考试计划中的考查科目,河南成人高考网为考生整理了本课程各章节的考点串讲供考生参考,本章节的内容是群体与组织。
课程简介:社会学概论秉承社会学研究人与社会关系的主旨,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突出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特色。在篇章结构上,社会学概论以理论发展与方法为绪论,以社会互动、社会结构与社会不平等、社会制度、社会变迁与发展为逻辑主线,通过五编十九章的内容,展示了社会学学科研究需要遵循的理论原则、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社会学逻辑发展中的不同观点,以及社会学研究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发展。
第七章 群体与组织
第一节 什么是群体
[单选]对群体作出明确的定义是在20世纪初。
[简答]群体的特征。
(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简答]初级群体的特征。
(1)规模小。
(2)有长期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3)成员的人格特征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表现,初级群体成员之间大都处于以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因此可以表现出比较全面的人格特征。
(4)成员之间的角色位置难以替代。
(5)习惯、伦理道德和感情在维系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单选]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是初级群体。
[单选]首先提出初级群体概念的是库利。
[单选]具有规模较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初级群体。
[单选]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区分标准是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
[单选]最先提出内群体和外群体这两个概念的是萨姆纳。
[单选]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的区分标准是群体成员的归属。
第二节 组织和组织理论
[简答]组织决策的过程。
(1)情报阶段,即调查环境,了解各种决策所需要的资料。
(2)设计阶段,即制订各种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
(3)抉择阶段,即从各种可能方案中选出一个行动方案。
(4)审查阶段,即对已选择的行动方案进行评估。
[单选]组织控制是指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
[多选]组织控制包括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等三个过程。
[多选]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统治归纳为超凡魅力型、传统型和法理型三种纯粹类型。
[论述]科层制的特征及其优点和弊端。
科层制的特征:
(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
(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
(3)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
(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
(5)照章办事。
优点:相比较其他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效率高。
弊端:
(1)形式主义。
(2)繁文缛节。
(3)用人困境。
(4)人情味欠缺。
(5)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
[单选]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须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
[多选]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罗和法约尔。
[单选]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麦克雷戈。
第三节 集体行为
[多选]集体行为的特征有;群众性、自发性、非组织化和非制度化。
[单选]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的假设是:如果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那么这个群体发生集体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
[多选]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时间资源、参与者规模、金钱与物质资源、外界支持、理念资源。
以上就是河南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群体与组织考点串讲的内容,考生如需获取更多自考学习资料可以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