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中国文化基本的理论观点、历史传承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等问题。介绍有关中国文化的分科知识:各类文化的内涵,行为和思想的模式,主要事件、人物中反映出的思想观念,以及从中归纳出的特点与传统等。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本章导读: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及中国文化的统一性和地域广大带来的多样性。了解中国古代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教训。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多选]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多选]《尚书·禹贡》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茺、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论述]构成中国区域文化的因素。
(1)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黄河流域的原始建筑,多是半地穴式的,而在江南地区则流行干栏式结构的居巢。很明显,气候的干湿起决定性作用。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关于地理条件的特殊,可以举古代神仙崇拜浓郁的燕齐地区为例。关于得天独厚,可以明清晋商鼎盛一时的原因为例。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区域文化最具历史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典型的例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化的异彩纷呈。
(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以明清以来安徽桐城为例,那是一个以文章出名的县。原因就在那里出过这方面的著名人物、如方苞、姚鼐等。
[简答]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当时的“天下”划分的基本经济区。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进而论述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这四个地区是:“山西”(即关中)地区、山东(大致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地区、龙门一碣石(从山陕交界南端到河北东北部的一条斜线)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地区。
[多选]宋元明清以后地域文化的新现象,是东南沿海一带因海洋贸易所发展起来的一些影响一方的商业都会,如广州、福州、泉州、明州以及近代以来的上海、天津等。
[简答]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一种社会文明,总有它正统的精神文化主导着该文明的文化方向。
(1)从逻辑上说,一开始没有所谓的正统文化,中原文化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化。它是经过一定的吸收融合后,才上升为一种正统文化的。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
(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
(3)历史悠久的国家,有时也面临着各种深重的灾难。我们的文化从未断绝,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实在不小。
以上就是河南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部分考点串讲的内容,考生如需获取更多自考学习资料可以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点击领取。